2016/07/27

我很任性

我最近逼自己去gym逼得很紧,
因为我很任性,我想要eliminate我的menstrual是因为我的体重的关系的possibility。
这样我才可以确定究竟是我的hormone影响了我的menstrual还是我的体重影响了它。
一些人告诉我应该是hormone啦,毕竟一些比较重的人的menstruation是没有问题的。
可是我不是她们啊,
为了要确定的知道是体重问题还是hormone问题,
因为我有科学家精神
所以我决定了要继续逼自己,直到我的体重在正常的范围里为止。
*其实潜意识里可能是要把自己逼疯*
毕竟我的体重现在是在overweight的range里,
所以我反驳不到医生说的。
只好死死的多运动和吃少点咯!
*脑中一直无限重复医生对我说的吃少点!!!*
其实也不能怪医生啦,毕竟他每一次看我的时候我的体重并没有明显的下降啊。
所以也难怪他可能对我有“这个胖子就是爱吃,还死不肯减肥”的印象。
*写着blog时,肚子觉得很饿很饿*

2016/07/26

阴谋论

最近出席一位朋友的婚礼时,拿起了很久都没有在用的化妆品。
化着化着,我就觉得发明化妆品的人有着天大的阴谋,
那就是要赚我们的钱。
因为从我有限的化妆品中,其实我需要买多一点才可以完整的化完一个妆。
可是基于我没有化妆的习惯,所以我都不会买很多化妆品。
回家后,猜猜看要做什么?

对了,卸妆!
购买卸妆品又是一笔钱。
化了妆、卸妆,再化妆、再卸妆。。。
这简直就是无限在重复的vicious cycle啊~~~
那不就是一直需要钱咯。。。
而且新的化妆品都层出不穷,简直就是要的女人的命和钱啊~~~
虽然说化妆品可以让我们变得更美,也让人更有自信,
可是要追溯到一开始为什么女人会化妆的原因,
才可以知道为什么化妆品会被发明吧。。。
有空再google一下。。。
暂时我还是觉得化妆品是有阴谋的被推出的。
但其实我要写的是,我深深的觉得化妆品是:

消耗品,更是消耗金钱与时间的奢侈品。

究竟是谁开始说出席重要场合必须化妆以示礼貌的?
*有空再google*
难道都没有人理会拥有敏感皮肤的人的感受吗?
而且化了妆又要卸妆的意义在哪里?
然后又要保养皮肤不被化妆品伤害。
这简直就是一个无底深渊啊~~

2016/07/20

医生说,因为我的体重关系所以体重也有影响到我的月经。
所以叫我减重。
天啊医生, 我已经逼我自己去gym了,
可是还是瘦不下来啊,那我能怎么办?
医生冷冷的说了一句,那你吃少一点。
可是我能吃的已经不多了,还怎样吃少一点?
因为运动量比以前多,所以很容易就饿了。
我都怀疑是因为我吃太多饭类了?
可是我能怎样,我会饿啊。
而且其他健康一点的充饥食物我又不能吃。
很夸张的是,我一点面包,面,米粉都没有吃eh...
人家不是都说戒了这些很快瘦吗?
为什么我的体重还是不下降。
下星期要去follow up了,医生都已经不好意思说我的体重了。
可是医生,相信我,虽然我吃很多饭,可是我真的有认真运动。
试问一个以前动都懒得动的人平均一星期都有去两到三次gym;
我真的已经尽量了。因为我都有其他事情做啊,
总不能每一天都去吧?
*可是我现在已经默默的盘算着真的需要每天去了*
毕竟下礼拜四又要去follow up了!
stress死我了!!!
我还要做我的proposal啊~~~

2016/07/13

12.07.2016 我妈吐气扬眉的一天

昨天和妈妈在银行巧遇小学老师,眼神对倒了,不得不去打招呼。
为什么说得好像很勉强?因为见到她就勾起了小学时期不好的记忆。
所以一直以来对于小学的人事物都避而不谈。
能避则避啊!
说起来,就回想起了更多不好的记忆。
写一些就好了,毕竟要写起来真的是一匹布那么长。
*其实一匹布还不够*
说实在的,我从小就见识到被不公平对待是怎样的。
小学时的我,对于成绩和所谓的分班制度没有什么概念的。
也没有要考试了,所以必须复习的习惯。
每天只要把功课做完就可以玩和看电视了。
下星期要考试吗?那就考啊。。。
所以成绩不是太好也没有太坏,就像我妈说的天生天养吧。
在四年级年终考试完毕的时候,我不记得正确的名次了,
可是我很记得我是以最后的几名被编入特别班的。
我很伤心,因为我那时候的一位好朋友被编入了隔壁第二班。
也为了她而去问老师能不能让我们同班。
食堂里的妈妈们都很激动,有的是很开心兴奋的激动;
有些则是为自己的儿女愤愤不平。
毕竟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金钱栽培自己的孩子,
最后竟然被我这个连全日制都是最后上的人考上了特别班。
她们也对我的妈妈冷言冷语。
每一次年终考试,我都是以最后几名进入特别班的。
回想起来还真的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啊。
为什么记得得那么清晰?
因为老师都会在班上把我们再“分类”。*苦笑*
一班48人,分4组,一组12人。
第一组,自然的就是考的第一到十二的人咯。
第二组,第十三到二十四。
如此类推。
现在看起来觉得好不健康哦!
我当然就是常年第四组的成员咯。
念第二班的同学很爱和我比成绩,因为他们都想升班。
现在想起,那时候的我还真的是无欲无求啊,因为他们问我分数我都会说。
可是我却从来没有问过他们分数和要做比较。
我偏偏就像打不死的蟑螂,到六年级为止也还在特别班。
现在想想都觉得神奇。
因为我记得我都没有特别的用功还是什么的。
完完全全就是自由发挥啊。
毕竟我的父母小学都没有毕业,能教我的也有限。
很多时候不会就等着被老师打。
还有一个最讽刺的事情是什么,你知道吗?
那就是我的好朋友是一位常年考第一的人,
因为我们从三年级就同班,所以我们一直都是好朋友。
*到中五还是同班*
可是一些成绩比较好的人就觉得我们不应该是好朋友。
千方百计地散播谣言,说我和她当朋友是有企图的。
*天啊,怎么那么小就会演宫心计了*
所以我很小就学会了原来人是有分贵贱的观念。
而且是用成绩来分!当然还有家庭环境的关系啦。
曾经就有同学当着我的脸说其他同学不和我玩是因为我家里穷。
这是现实的缩影。
有钱人就被抬起,平常人就被看低。
有些人就是狗眼看人低。
可是这不是好的观念,所以大家不可以学。

还有一个个人觉得是陋习和希望大家不要提倡这样的观念。
那就是到班级任老师的家里补习。
因为小时候家里环境不好,所以没有钱补习,更不用说到老师家里补习了。
可是班上超过半数的同学都有去补,而且还蛮多都名列前茅的。
大概这就是现实的另一个缩影吧。
有钱又有resources的家庭的小孩就更有资源去获得“知识”。
所以我想提倡家长不要继续支持这个陋习了!
但是我记得要考UPSR的时候,因为英文实在太差,
念隔壁班的好朋友问了我妈要不要让我和她一起接受隔壁班班级任老师的补习时,
我妈就答应了。
所以如果没有记错的话,我大概就补了半年多一点的习吧。
又很讽刺的是,我的老师是教隔壁班的班级任。
所以大家又有话说了。

说了那么长,其实就是想说,我妈妈昨天的心情简直好到爆炸爆炸爆炸。
因为她说,老师以前小时候都看不起我,觉得我是一个笨小孩。
也看不起我们家里穷。连全日制也是最后一个被老师逼着去上的。
老师还特意叫了我妈去面谈,就为了让我上全日制。
除了钱,其实我妈说是因为我很爱睡觉,早上起不来。
我记得我小时候一天最少要睡十二个小时的。
所以我爸都会用食物来诱惑我早起,例如先去吃roti canai/planta才去上全日制。
可是我还是常常在谩骂声中才起床。
老师问了我现在在做什么和知道了我硕士毕业和在念博士学位时就对我妈说我青出于蓝。
她感到很骄傲。
我妈也趁机的补充了很多别人没有问的资讯。
例如她说我们家里的小孩大部分都大学毕业,我最小的弟弟也在念硕士。
我妈回家后和我说,现在她终于知道了你(我)不是笨小孩吧。也说我的成就比她好。
*可是个人觉得没有这样的事,因为本人现在一点成就都没有。更不敢和教了那么多年书的老师相比*
可是想到我妈妈当年受的委屈,她会有这样的反应也是难免的。
而且我也明白为什么她要说那么多别人没有问的资讯,因为那是她吐气扬眉的时刻。
而且是那么多年后珍贵的时刻。哈哈。。。
想想我的小学时期他们给我妈和我的创伤是有多大啊~~~
所以我很小就决定,以后如果有小孩的话,我不要让他们读华小。
尤其是我读过的这间!hgn!
可是我知道这样的情况是发生在任何地方的。所以无奈。
值得庆幸的是,我没有打算生小孩!所以根本不用烦!哈哈哈。。。
还有,其实我知道自己应该放下了,只是说起来还是有一点点的不开心。
但是情绪上也没有像以前那么的激动了。大概是这样才可以把他们写出来吧。
有机会的话可以和朋友侃侃而谈,*其实是想朋友和我一起骂他们所作所为还有恶行*
这样应该有助于我接受这一切吧。哈哈。。。

2016/07/12

Me Before You: Movie

很多年前,我第一次在报纸上读到有关euthanasia的报道。
我那时候的想法是euthanasia很interesting?
我觉得大家对euthanasia的认知有限,包括我自己。
这部电影上映了以后,我姐和我分享了一篇关于一个人对这部电影的看法。
其中就只是一直说有钱才可以做到电影里的事,包括euthanasia。
他们以为要euthanasia就可以euthanasia。
其实我想说不是的,euthanasia的定义没有那么狭窄。
更不是有钱就可以euthanasia。
可以不要那么肤浅吗?
中间还有很多衡量、条规和规则需要被符合才可以euthanasia。
我对这个课题还蛮有兴趣的,所以会关注这方面的讯息。
在大学时也有做过有关的assignment.
硕士毕业后,误打误撞下接触到palliative care,
也学到了很多这方面的知识。
例如death with dignity, goals of care, do not resuscitate还有很多等等等的用词,都变得熟悉。
从此以后,我的生命改变了(*只有在连续剧里才会发生),
真相是我在这一方面思考得更多更深。
报纸里的一些人决定到合法的地方结束他们的一生,因为不想被病痛折磨;
更不想折磨身边爱的人,所以决定自己的最后一秒在何时。
很多人会给予道德上的谴责,也有人给予宗教上和法律上的观点。
而我看见的是,比较少的人会从病人自己的观点而出发的意见。
无意中在FB看到《Me Before You》的movie trailer,
觉得这会是一部很有意思的电影,
所以我上网找到了eBook,并把它读完才去看电影,想说这样会比较明白剧情。
很可惜的一点是电影并没有把书里想诠释的诠释出来,
所以我对电影有一点失望。
I'm impressed by the book but not the movie probably because the lack of details and background info I got from the movie and the flow of the movie seemed fragmented to me and there were lack of details in the movie as compared to the book. 
Well, I guess the movie didn't have the liberty as the book since it's only around 90 minutes.
Sometimes, I think that we really need to think and reflect on why are we keeping our loved ones alive during the critical hours. 
Are we serving our own selfish purpose or are we really doing something that's for the patient's best interest and good?
很多时候我们会陷入"为了你好",这句话的陷阱。
不如反问一下自己,真的吗?
我们真的有在为“别人”好吗?
还是为了自己自私的理由?
有些quadriplegic就在网上说这部电影传达的讯息很恐怖,
因为它在告诉着他们都可以去死。
但是我觉得与其批评这部电影的观念,我令愿相信这部电影在传达着另一种观点。
有时候,当我们做任何决定时,
尤其是“替”别人做决定或是直接/间接影响到别人时,
我们是不是应该想一想这是在fulfil着谁的needs?
就拿病人在临终时的决定来说,当病人不愿意接受aggressive treatment时,
我们说因为我们是直属家属,所以我们有权决定/选择拼命persuade病人要坚强接受治疗和活下去时,
我们是不是应该尊重病人的决定呢?
或是思考一下为什么我们不能接受/理解病人的决定和他们所经历的疼痛呢?
*当病人昏迷不能自己做决定的状况下另谈*
我们要怎样去衡量这过平衡点?
医院里很常出现远方的“孝子”,
他们平常没有和病人一起住和相处,可是当病人危在旦夕时,他们就会出现,然后要求其他人尊重他们作为病人的孩子的权利等等的。
这时候医生,家人都会陷入dilemma。
因为当一个决定很难得的在得到大家的一致的同意和执行时,
他们跳出来阻止了一切。
把大家之前的努力都推翻,然后negotiation的过程必须从头来过。
用一个比较不成熟的例子,
我长了很多的白发,我看它们不顺眼。可是又不想染发,所以通常别人提起我的白发时我都会抱怨一番。可是一位朋友说了一句话来安慰我,她说有白头发是智慧的象征额。
你应该感到开心。我知道她是在安慰我,也知道我没有什么智慧可言。
但是听了那句话以后还是有开心的感觉。*女人真的很爱听假话也很容易被哄*
所以你知道我没有什么智慧了吧。
有一次,另一位朋友提起我有白发时,我就告诉了她这一句话。
她的反应有一点吓到我,她说,“那你的意思是想我(就是讲着她自己)们这些没有长白发的人没有智慧咯?”
说真的,我有吓到一下子反应不来。可是为了圆场和我根本没有那个意思,我就说:“你可以不用用我的standard去衡量你的智慧啊。因为你可以去选择一个你接受的standard来衡量你的智慧。而不是我说的算。”
心想:“我是谁啊?还可以说谁有没有智慧?而且我说的话可以算数吗?”
说这个的原因是,我并没有觉得这部电影在传达叫任何人去死的感觉。
我所看到的是它正鼓励大家活出自我和把自己的天赋发挥得淋漓尽致。
大家都有potential,而是我们没有发掘到而已。
The ability to know where to gather information也是书里所强调的。
书里更一直强调“Knowledge is POWER”。
我再认同不过了。
大概就是说者无意,听者有意吧。
有一次我载着我妈妈和阿姨,他们的对话令我感到不安,也带给了我一点启示。
阿姨认识的另一位阿姨,她的老公好像是出了一点事。
我不是很确定情况是怎样,但是我听到的大意是在医院时,医生告诉他们;可以把她的老公救回,可是胜算不大,就算救回,以后他需要人在身边照顾一辈子。
也可以选择顺着病情发展。
她选择了take the risk. 事情现在过了一年多,她开始感到累了。儿女也累了。
要出门一步都很难,因为家里有人需要被照顾。
所以和我的阿姨诉苦。
阿姨说,要长期照顾一个人到死是很累的。当初下决定的时候有考虑到现在的情况就好了。
她们说了一句,有时候不是我们黑心,可是如果救回了以后是这样的话,那当初还不如顺着天意让他离开,反而更好,不是吗?大家都不用被折磨。如果以后遇到类似的情况,她们都令愿选择离开,而不是留着折磨身边的人。她们更不愿意成为家人的负担。
因为久病床前无孝子。
我听了以后的反应是不可以,因为我还放不下。
我反复反省了为什么我会有这样的反应,
发现其实是我自己的问题,因为我还没有准备好失去她。
所以如果是我,我也会用我的角度和需求去做决定,
那就是不放弃,一定要救到为止;
而没有尊重到和忽略了她的决定。
我有一个建议,
就是大家以后可以不要再用“我是为了你好”这句话来替别人做主或是左右别人的决定了吗?因为这句话很让人感到窒息。

再看一看题目,Me Before You,
我觉得其实名字就看出很多端倪了。
这是我的个人观点,对于男主角来说,题目可以代表把他自己放在第一位,了解他的痛苦和不能活得像他想要的那么精彩的生活是非常痛苦的。也把他自己的感觉和感受放在第一位。
长期的受感染危机和不断的进出医院的挑战并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还有的就是长期的失去行动自由和需要别人的照顾也是一大挑战。
因为你失去的不仅仅是行动自由,而更多的是情绪层面的和lost of independence.
当然遇见的女主角后生活也有所改变,详细的就自己看书/电影吧。
虽然女主角不介意留在他的身边,但是他不想成为女主角的累赘,
他不想成为那个会阻碍到女主角live life to the fullest的绊脚石和limitation;
因为那一天总会到来。他遇见她以前,完全是一个不一样的人。

而对于女主角而言,在她遇到男主角之前和之后的改变是真的很多。
女主角的蜕变,和遇见男主角以后,
还有男主角一直重复告诉她knowledge is power的这句话改变了她。
"Because you've got potential"也是一句令人感到深刻的话。
另一句触动到我心里的一句话就是
“Money is not ALL, but money can help you to buy your freedom”
我记得在我小时候听过这句话:“钱不是万能,可是没有钱却万万不能。”
个人很认同。
我很拼命的存钱,也很迫切的需要赚更多的钱,
因为我很desperately需要“购买”我的自由。
也很希望可以早日过着享受和享乐的生活。
更希望可以无忧无虑的到处去旅行,学习潜水和skydiving, 
期待着这样的一天可以早日到来。

对了,那天买了这本书的续集;
本来我很期待故事接下来会怎样发展,
可是看完了以后并没有很满意,
但是那未免是作者最真实和实际的延续。
我所期待的终究只是我的幻想啊~


2016/07/08

心里很想知道答案的问题

不敢再FB里问,因为怕得罪人。
所以只好默默的在这里问。
最近我又看见有人把NS的制服穿出来,
可是据我所知,那些制服是不可以被“拿”出来的。
*去过NS的朋友告诉我的*
*心里想那不就是吗*
我心里默默的想了很久,
可是还是没有答案。
为什么他们可以那么的理直气壮和大摇大摆的把那些偷出来的制服穿出来?
如果他们要的是回忆,那照片和朋友不是最好的回忆了吗?
为什么还要“拿”衣服?
如果衣服是怀念物,那不是更不应该穿出来吗?
应该留在家里拿框框起来吧?
难道现在流行偷了东西的人都可以理直气壮的时代吗?
另一点比较好奇的这样的行为不就是在告诉别人“我是小偷”吗?
本来偷了东西不是应该不让别人知道/越少人知道越好吗?
可是他们的行为并没有要不让人知道啊。
有去过/没去过的很多人都知道那些衣服是不可以拿的。
那为什么“偷”了东西的人还要昭告天下呢?

Happy New Year 2024

 今年對我來說是一個新開始, 因為我真的要結束我“念書”的日子了。 想得到很久的master也在去年得到了。 但是我沒有想像中的激動,開心一定的。 我現在面臨的問題確實身份曖昧, 我必須重新定義我的專業身份。 同時我的生活也有很多的不確定性。 如果要說,感覺上3天3夜都說不完。 ...